一切結果都是條件的可能,以有利條件作為基礎,才能獲取更多贏的機會

2021-09-26 09:33
283

不管做什么樣的事情,最正確的方式不是盯著事情的結果去看,而是從事情的條件入手。

就好像在生活中,有人總把心思盯在事情的結果上,最后造成的現(xiàn)象就是好高騖遠,不知道該抓什么樣的重點,最后在盲目沖動的方式下走了許多彎路,也喪失了謀劃事情的良好機會。但是有的人,能夠從手中抓得住的事情開始做,也就是從條件、謀劃結果。他所做的事情從表面看去,甚至都是一些對事情整體并沒有多大影響的事情。

但是當這件事情逐漸積累了之后,由此形成了強大有力的基礎,最后卻能自然而然的形成了良好正向的結果。

孫子兵法說,“夫未戰(zhàn)而廟算勝者,得勝多也。未戰(zhàn)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于無算乎。”

凡是在開戰(zhàn)前預計可以取勝的。

是因為籌劃周密有利的條件充分,而在戰(zhàn)前預計不能取勝的,那是因為籌劃的不周密,勝利的條件不充分?;I劃周密有利的條件,充分就能取勝;籌劃不周,有利的條件不充分就不能取勝,更何況是沒有籌劃和毫無有利條件的呢。所以勝利是結果,條件是過程,只要把握好過程,奠定好基礎,打下扎實的功底之后,才有可能追求到相對理想的結果。

在公元前409年4月的時候,東晉劉裕率領10萬禁軍進攻南燕,南燕帝慕容超召集文武百官商量應敵之策。此時,征祿將軍公孫五樓和太尉慕容鎮(zhèn)都提出一個正確的阻擊大計:那就是據守大峴山,防止敵人深入打持久戰(zhàn)。這樣等敵人疲倦的時候伺機反撲,并有非常大的勝利把握,因為大峴山是晉軍進攻南燕必經的險要地帶。

只要慕容鎮(zhèn)能夠占據這個險要地帶,就可以抵御晉軍北進的戰(zhàn)略,甚至不僅可以阻止進晉軍長驅直入,還可以在晉軍疲勞之后伺機反撲為勝。

但是南燕帝慕容超生性魯莽,放棄了這個穩(wěn)妥可靠的方式,采取了誘敵深入的錯誤策略。最后,這一仗讓晉軍順利通過大峴山險要地帶之后,僅用了八個月的時間,徹底殲滅了南燕,而南燕也因為一次錯誤的戰(zhàn)略思想,導致自身隨之敗亡。這就是忽略了事物基礎而好高騖遠導致的結果。

世上有千千萬萬種的道理,但是真理只有一個。只有在符合這種真理的基礎上,才能由此塑造好的結果。不管是古代行軍作戰(zhàn)還是如今謀劃人生都是如此。

《毛選》之中有這樣一句話,鞏固此根據地的方法:**,修筑完備的工事;第二,儲備充足的糧草;第三,建設較好的紅軍醫(yī)院。

把這三件事切實做好,是邊界黨應該努力的。在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到1928年年底這一段時間,全國各地的革命群眾為了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白色恐怖和殘酷的屠殺,發(fā)起了一百多次武裝起義。這些起義的總體概況,就是有的取得了勝利,而有的則因為敵人的殘酷鎮(zhèn)壓而失敗了。但這些起義無論勝利還是失敗,都達到了一個重要的目的,那就是擴大了革命的影響,為建立農村根據地奠定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基礎。在當年的六月,盟軍在永新寧港兩界交界的龍源口,殲敵千余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也進入了一個新時代。到8月份的時候,紅軍排除了左傾盲動主義的干擾,保衛(wèi)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當年的十月份,在湘贛邊界黨的第二次代表大會上,由毛主席起草政治問題和邊界黨的任務的決議?!睹x》之中的《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這篇文章也是這個決議的一部分。在這一篇文章中,毛主席指出許多非常重要的問題,其中便有關于軍事根據地的問題。其中重點強調了編制黨在大小五井和九隴兩個軍事根據地的鞏固問題。毛主席認為,這兩個地形優(yōu)越的地方具備許多優(yōu)勢:**,有民眾擁護;第二地形極其險要。這兩個地方從當時去看是重要的軍事根據地,甚至將來湘粵贛。三省革命工作發(fā)展起來也是重要的軍事根據地。所以毛主席指出,對于這種重要的地方首先要修復完備工事,其次是儲備充足糧草,再者就是建設較好的紅軍醫(yī)院。這就是能夠認識到問題基礎,由此塑造良好結果的道理。

從這一系列分析及規(guī)劃布局可以看出,偉人的高明思想以及對于事情發(fā)展的正確規(guī)劃智慧,能夠戰(zhàn)勝對方的基礎,首先就是在于自身具備足夠多的實力。只有具備足夠多的后備力量,所以抓住自己充分能夠發(fā)揮的優(yōu)勢,這個非常重要。作戰(zhàn)和謀劃事情是一樣的道理:作戰(zhàn)講究占據有利的地形,而謀劃事件講究的也是把握住有利的條件。當你具備一個優(yōu)秀的條件,就好像作戰(zhàn)的時候,自己先占據了一個地勢險要的山頭一樣,非常具備主導作用。

在此位置等待一個合適的時機,自然能夠達到目的。如果慌不擇路,反其道而行之,結果必然會走向敗局。


铜山县| 永胜县| 科技| 高台县| 陵川县| 富民县| 千阳县| 商南县| 曲阳县| 吉隆县| 昌都县| 延津县| 云南省| 柘荣县| 靖江市| 宣汉县| 同江市| 吴川市| 湟源县| 板桥市| 二连浩特市| 呼图壁县| 桐城市| 桂林市| 三江| 合江县| 龙里县| 炎陵县| 巩留县| 宜州市| 全椒县| 南充市| 海淀区| 淮阳县| 临高县| 仲巴县| 佛学| 祁阳县| 英吉沙县| 托里县| 佛教|